海商律师找出实际托运人

发布日期:2020-02-03 19:43:41  所属分类海商律师
导读: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实际托运人”身份成为一个前置的难题。在提单载明的托运人并非交货人,而交货人在接受该提单时又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若存在原告与贸易中间商之间以及贸易中间商与最终收货人之间两个相互独立的FOB贸易合同时,原告未参与货物订舱出运环节的联系磋商,导致承运人当时无法知悉向其交付货物的人系原告的,持有记名提单但在正本提单上未载明其托运人身份的原告不应被认定为“实际托运人”。

  中国海商法对“实际托运人”身份的规定是出于试图解决FOB贸易条件下卖方在结汇前实现控制货物物权的良好愿望,近期实施的最高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实际托运人的司法态度,但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实际托运人”身份成为一个前置的难题。在提单载明的托运人并非交货人,而交货人在接受该提单时又没有提出异议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

  2010年2月,原告与注册在香港的E家居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约定由原告供应24000件储物方凳,出货方式为“FOB SHANGHAI”,指定货代为“客人提供”,目的地为“LA(美国洛杉矶)”,付款方式为“提供单据复印件T/T 15天”。E将涉案货物转手出售给美国的IDEA公司。A接受了名义为IDEA公司的订舱委托。E直接就订舱、提单缮制等涉案货物出运事宜与B上海分公司进行业务联系。原告确认“与承运人之间关于海上货物运输的事宜都是E在联系”,原告仅负责实际交付货物。E指示B上海分公司向原告开具装港费用发票并确定原告为提单接收人。原告委托F货代开展涉案货物出口的内陆集装箱拖车及报关业务。2010年4月21日涉案6480件货物装箱。4月28日涉案提单签发。原告指示F货代根据B上海分公司开具的发票支付了订舱费等装港费用。在上述费用到账后,原告通过F货代从B上海分公司处取得了涉案全套正本提单。涉案提单系A抬头的记名提单,载明托运人为E,收货人为IDEA公司,由A授权B上海分公司使用其签单章对外签发。原告确认其同意在涉案提单中将E记载为托运人。三被告确认涉案货物已交付记名收货人IDEA公司。

  另查明,涉案货物价值为38880美元。IDEA公司已至少向E支付了570239.50美元,并指定用于清偿包括涉案货款在内的货款。原告确认收到E支付的部分定金,尚有82.46%的涉案货款没有收到。

  原告诉称:三被告的无单放货行为致原告遭受货物价款损失38880美元和相应利息损失。三被告签单行为不规范,导致原告无法判断承运人身份,三被告应当共同作为承运人,为此诉请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货物及利息损失。

  三被告共同辩称:B上海分公司作为A的签单代理人,不应就本案纠纷承担任何责任;原告并非实际交付货物的托运人,向A实际交付货物并依法有权控制货物的应是E;即使原告可被认定为中国海商法下的“实际托运人”,因涉案提单是记名提单,原告作为持有记名提单的实际托运人没有诉权;原告虽持有正本记名提单,但不具有提货权,亦无法控制货物,原告损失与无单放货行为无因果关系。综上,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判 决

  一审法院认为:(一)从在案证据看,认定原告“交货托运人”身份的依据不足。“交货托运人”身份的认定应当考虑承运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明知或者是否应当知道。本案存在两个独立的价格术语为FOB的贸易合同关系,原告向E的交付,同时也是E在另一合同中向IDEA公司交付的过程。对承运人而言,其接受了IDEA公司的订舱委托,与E直接联系确定包括提单确认、装港费用收取、寄单地址等事宜,其向原告收取装港费用以及交付涉案提单均是根据E指示进行,原告只是代E将涉案货物交付承运人,亦是代E领取提单。由于涉案提单系记名提单而原告并非提单记载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依据记名提单不能转让的属性,涉案提单在原告手中不具有任何提单功能,原告不能据此行使任何提单权利。综上,原告不能被认定为中国海商法下的“交货托运人”,亦不具有中国海商法项下的“提单持有人”身份,原告据此向涉案承运人提起无单放货损害赔偿之诉于法无据。(二)原告损失与涉案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行为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原告与E之间贸易合同的履行方式看,原告无法通过控制涉案正本提单来保证E向其支付货款。贸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为“提供单据复印件T/T 15天”,最关键的是,原告同意E记载为记名提单托运人,实际上已放任涉案货物置于E的控制之下。依据最高院“无单放货司法解释”第9条“承运人按照记名提单托运人的要求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持有记名提单的收货人要求承运人承担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E作为记名提单托运人的货物控制权甚至优先于持有记名提单的收货人,更不论并非提单关系当事人的原告。而且,收货人IDEA公司提取货物后,已经向E支付了涉案货款,原告损失是其选择的贸易对家及接受的交易方式的潜在风险所致。综上,一审法院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后,原告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判决。

  评 析

  本案的审理明确了此类案件的相关思路:在此类案件审理中应当详细审查订舱出运的环节,考虑承运人在货物出运当时对原告的实际托运人身份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即识别实际托运人的时间是运输合同订立和履行当时,而非纠纷发生之后;识别的主体是承运人,在诉讼中则由法官以“一个理性人”处在承运人的位置上来判断。

  “承运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标准

  确立上述标准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对航运实践现状的回应。航运实践中,将货物交付承运人的过程中会经过仓库、堆场、船舶等多道环节,也可能出现工厂、采购商、代理人、拖车公司等多种主体,层层代理和委托现象也是业界常态,与之相关的贸易合同关系也可能比较复杂。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考虑承运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明知或者是否应当知道,而对承运人课以过高的注意义务或要求其过度介入相关的贸易合同关系,将导致法律关系的不稳定以及航运实践的混乱。航运实务界反馈的声音也表明,货代企业普遍认为,谁是交货托运人往往难以确定,特别在有中间商或外贸代理商的情况下。二是中国海商法规定的三种情形的交货托运人,前两种情况下的交货人是明确的,对“委托他人为本人交货”的情形,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诠释》的注解是:“委托人本人为托运人,而实际办理交货的人是委托交货人。委托交货人在办理交货时应出具委托函,以便承运人明确谁是托运人。”也强调了承运人对交货人应可识别。三是从当事人权利、义务平衡角度,在交货人过失致承运人损害或目的港无人提货致承运人损失的情形下,承运人会向其他主体如契约托运人或被认定为实际托运人的贸易中间商主张赔偿,不为承运人所知的交货人既然没有承担海上货物运输的风险,不赋予其向承运人主张补偿的权利亦属公平。

  应当予以重点关注的事实

  在此类纠纷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的事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贸易合同关系。原告是否与国外收货人具有直接的贸易合同关系,或其仅为直接向承运人交货的供应商,另外存在以买断方式出口货物的中间商?虽然贸易合同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相互独立,有关权利义务自成体系,但审理运输纠纷不能脱离贸易合同中有关权利义务的约定。二是交货人在订舱出运环节的参与度。一般来说,订舱活动包括约定船期、告知收发货人的名称、告知装卸港、告知货物的数量和内容、提出运输要求、讨论运价、进行提单确认等等。通常FOB买方启动了订舱活动后,并不完成这些活动的全部,而是留待由卖方与承运人讨论剩下的细节。交货人对订舱活动的参与,使承运人可以清楚识别是谁根据其指令前往交付货物,或提交货物的人是为谁向其交货。三是签发的运输单证种类和原告持有单证的方式。这部分事实对原告诉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进而对其实际托运人身份认定会产生影响。如原告持有的是指示提单,只要其持单形式合法,依据最高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的规定,虽然没有在正本提单上被载明为托运人,但由于此时载明的托运人并无货物控制权,因此宜综合认定原告为实际托运人以保护其诉权。

    播放
    隐藏
  • 海事海商案件诉讼指南
  • 诉前扣押船舶
  • 立案审查要点
  • 海事强制令申请指南
  • 海事海商案件的管辖权
  •   (一)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条件   1、船舶转让时,受让人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催促船舶优先权人及时主张权利,消灭该船舶附有的船舶优先权。   2、受让人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应当向转让船舶交付地或者受让人所在地海事法院提出。   (二)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应提交的材料   1、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书   申请事项写明船舶的名称、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 实和理由。   2、船舶转让、受让的证据材料   包括船舶的权属证书、国籍证书等船舶信息的证据材料及船舶的买卖合同等证据。   3、申请人主体资格材料   申请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申请人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更多]
      (一-)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当事人主体一般为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派租人。   2、管辖:由碰撞发生地、碰确婚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3、起诉所需材料(其余材料与股海4案件要求相同) :1)起诉状。起诉状应写明碰掩船舶信息、碰撞事故及后果、碰撞事故所致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及计算依据的陈述等信息。   2)相关证据材料。原告应提供证明如海事声明、海事事故报皆等可以反映碰撞事故的证据材料及保险公估报告等可以反映损害结果的证据材料,还成提交船舶所有权证书、光船租赁登记证书等船舶信息证明材料。   (二)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1、海水法院受理船员劳动(劳务)合同的范围:与船员...[更多]
      海事案件实行“三级两审终审制”,三级即海事法院、海事法院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的受理案件范围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事合同纠纷案件、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案件、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件等。   一、南京海事法院自2019年12月4日起履行法定职责。   二、南京海事法院管辖自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处至江苏省与上海市交界处的延伸海域,自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处至江苏省浏河口之间长江干线及支线水域,以及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港口与通海可航水域的案件。   三、南京海事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受理下列第一审案件: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更多]
      (一)扣押船舶的申请条件:   1、限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22种海事请求,但为执行判决、仲裁裁决以及其他法律文书的除外。   2、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担保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向船舶所在地海事法院申请扣押船舶。   3、船舶的确切信息。   4、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符合法律规定。   (二)海事请求保全扣押船舶的期限:   诉前申请扣船的,海事请求人应当在收到准许扣船裁定书的人三十日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三)申请扣船所需材料:   1、扣船申请书及证据   申请书应注明申请人名称、被申请人名称、扣押船舶的名称、撒泊地点、靠泊时间、申请扣朗的事实和理由...[更多]
      一、提起海事海商诉讼要符合哪些条件   (一)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也就是说是为自己的民事权益而参加诉讼,法院保护的民事权益属于自己管理、支配。   (二)起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明确的被告是指:1、被告的基本情况要清楚。(1)被告是公民的,要明确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具体信息;(2)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明确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2、起诉的对象要实际存在,已死亡的公民或已注销的法人不能作为被告。   (三)起诉要有具体的诉讼...[更多]

    法律咨询

    • 在贷代没有出自己货代提单的情况下收货人拒收而导致的滞箱费如何止损?

      如果货运公司提单上的托运人不以本身的名义向托运人发出提单,也不以本身的名义与货运公司订立运输合同,转运公司只需及时向托运人报告情况,协助托运人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 冠状病毒造成到港货物无法提货,已经签订的国际贸易合同如何处理?

        合同不能由单一当事人终止并免除赔偿责任,但进口方应注意合同所选择的贸易条件(例如,当事人选择国际贸易协定中由卖家承担交货义务的贸易术语),即出卖人必须在买方指定的地点交付货物,在进口国不能交付货物则是属于卖方违约。但在英国法背景下,这些情况通常不会导致合同根本不能履行,当事人仅凭这些情况主张免责或者解除、终止合同,可能难以得到认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疫情期间或之后发生的生产成本上升通常属于卖方应当承担的正常风险,通常不认为构成合同履行障碍,卖方以此主张免除合同责任,难度较大。  如前所述,合同受阻理论在适用上比不可抗力理论更加严格,只有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目的落空时才构成合同受阻。